首页 金沙娱乐场综合app平台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金沙娱乐场综合app平台 > 新闻动态 > 杨永泰推测出红军行军路线,蒋介石很不屑:那是石达开走过的死路

杨永泰推测出红军行军路线,蒋介石很不屑:那是石达开走过的死路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09:48    点击次数:148

1935年5月,四川安顺场的渡口边,湍急的大渡河水奔腾咆哮。

蒋介石召集智囊们推测行军路线,唯独杨永泰斩钉截铁地说:红军会走金沙江,渡大渡河,入四川。

可蒋介石只是冷冷一笑,很不屑地说:那是石达开走过的死路。

图片

然而,他万万没想到,红军竟然真的选择了这条80年前石达开全军覆没的险路。更让他震惊的是,红军不仅成功渡河,还彻底粉碎了他“让朱毛做第二个石达开”的美梦。

那么,杨永泰究竟是如何看穿红军的行军路线?而刚愎自用的蒋介石,又为何会错失这次围剿良机?

图片

蒋介石自视极高,政治与军事都自认无人能及。

可越到后来,他越只听顺耳的意见。

一朝得势,门下谋士如云,但大多是点头之人。

有人说,蒋介石一生最信任的智囊,非杨永泰莫属。

杨永泰本是湖南人,出身书香门第,少时学问不错。

在北洋政府任职后,辗转投向南方。

到蒋介石麾下前,曾受黄郛赏识。

蒋介石刚掌握国民党大权时,最缺的就是能出主意的人。

图片

杨永泰眼光毒辣,看准时机投到蒋门下。

起初,杨永泰只是幕僚之一。

可他敢提别人不敢提的建议,也敢在蒋介石不耐烦时继续分析利弊。

渐渐地,蒋介石越发倚重他。

江湖人称之为“帐前军师”。

有人还送了个外号:“毒诸葛”。

这个“毒”,指的是他的手段。

1933年后,蒋介石多次围剿中央苏区,都被红军游击战化解。

蒋军兵力虽强,却总像打在棉花上。

蒋介石为此大发雷霆,多次责骂幕僚无能。

杨永泰等的就是这个机会。

他写了万言书,提出“政治剿共,三分军事,七分政治”。

图片

意思是用更严密的经济封锁、舆论打压、群众分化来围困红军。

蒋介石一看,立刻心领神会。

这样一来,不仅靠打仗,更靠政治与资源控制。

第五次围剿正是在杨永泰的建议下展开。

蒋介石调集数十万兵力,修碉堡,筑封锁线,实行“步步为营”。

红军被迫丧失机动,节节败退。

1934年10月,中央红军不得不放弃江西根据地,踏上漫漫长征路。

对蒋介石而言,这似乎是胜利。

可胜利还没到手,新的难题出现了:红军到底往哪里走?

蒋介石命参谋本部绘制地图,召开会议。

谋士们各抒己见,有的说向湘西,有的说向贵州。

杨永泰仔细研究地形与红军补给情况,提出:

“红军很可能北上经金沙江,入四川,再渡大渡河。”

图片

这是太平军翼王石达开八十年前走过的路。

可石达开当年正是折戟沉沙,死在了那里。

蒋介石听罢,面无表情。

过了片刻,他摇头说:“毛泽东不会犯石达开的错误。”

其实,他心里对毛的军事才能也有几分佩服。

他相信红军不会自投死路。

小僮翻史料时发现,蒋介石的怀疑并非没道理。

图片

石达开当年带着数万太平军北上想从四川打开局面。

结果清军围堵,大渡河无船可渡,全军覆没,石达开被凌迟。

从此,“石达开走过的死路”成了一个符号。

可红军不同。

他们虽然同样要渡大渡河,却另有谋划。

图片

1935年5月,红军巧用小船强渡金沙江,躲过数十万国军堵截。

紧接着,又在安顺场拼死夺下渡口。

那几天,金沙江边烟雨迷蒙,水声滔滔。

红军战士夜里点着火把,紧张而小心地过河。

木船在水中摇晃,船夫神情紧张,汗水湿透衣背。

每过一船,就等于离险境更远一步。

红军不止要渡,还要快。

当年石达开在大渡河前耽误了半月,红军只用了一天多。

毛泽东等指挥层判断准确,抓住时间差。

等蒋介石反应过来时,红军已到彼岸。

蒋介石得知红军走的正是石达开的路时,先是愕然。

图片

随即懊恼,因没重视杨永泰的建议。

有人记载,蒋一度拍案而起,连声叹息。

可这事也让蒋更信任杨永泰。

他私下说:“杨有见地。”

杨永泰的地位再次上升。

可树大招风。

杨永泰此时已是蒋系中举足轻重的人物。

可他在内部派系斗争中得罪了陈济棠、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。

也因直言批评宋子文财权过重,结怨颇多。

国民党内部暗流汹涌。

1936年,杨永泰在南京遇刺身亡。

官方说是仇杀,但大多人心知肚明。

蒋介石得知后,沉默良久,在日记中记下一句:“痛失谋士。”

如果杨永泰不死,后面抗战时期或许还有更多谋划。

可历史没有如果。

红军渡过大渡河,翻越雪山草地,走出了生路。

图片

石达开的悲剧,没有在他们身上重演。

有人说:同样是渡河,不同的结局,是因为不同的队伍,不同的指挥者。

毛泽东当年并非鲁莽,而是算准敌我兵力与时机。

石达开虽勇,却误信土司,被困死地。

这事过后,蒋介石对红军的灵活机动更忌惮。

也更加倚重情报与谋士。

可刚愎自用的性格,仍让他失去了很多机会。

图片

“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;信则用,不信则不用。”

可惜,蒋介石往往半信半疑。

长征成了历史的奇迹,也让人更看清那个年代风云人物的抉择。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张大千与“莫高窟”(一)

下一篇:没有了